火狐体育葡萄牙合作下载咨询服务热线 18428327139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实验室柜

邹田骥:空间站科学实验柜建造“从零到一”

时间:2024-08-19 13:52:59          来源:火狐体育葡萄牙合作下载

商品简介

  “10年间,我们从零开始,把建造空间站科学实验柜这条路走通了。”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副主任设计师邹田骥所在的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集成技术中心、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载荷工程技术专业研究团队,在参与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柜建造工作中,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攻克技术难关。

  团队现有职工54人,其中“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科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1人,35岁以下青年占比63%。团队先后参与了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载人空间站等历次载人航天工程研制任务。

  邹田骥介绍,团队主要承研的产品是中国空间站上国际覆盖学科领域最广的重大空间科学研究设施——科学实验柜。每一个实验柜都是一个小型的太空实验室,每个都相当于把地面上的一个至少十多平方米的实验室缩小到了两立方米的空间中,搬到了太空中去。

  科学实验柜采用“架构开放、组态灵活”的设计思想,开展多学科一体化协同设计,突破了30余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实验关键技术,载荷承载比超过国际同类设施2倍以上,可支持空间站整个运营期上千项科学研究项目的滚动实施,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由于西方技术封锁,中国一直不可以使用国际空间站的太空实验室,中国人能否独立研制出自己的“太空实验室”?这是10年前中国空间站应用载荷工程技术团队遭遇的质疑。

  让邹田骥自豪的是,这一技术成果的实现,只用了10年。“10年间,这条从0到1的创新之路,中国人不仅走通了,还走到了国际前沿。”

  每一次载人飞行任务科学载荷都几乎全新,都是“从0到1”的创新之路。邹田骥说,无经验可借鉴,一个看似很小的问题,往往要经过上百次尝试和实验,才能有一个定型的设计。

  而他所在团队研制的核心舱实验柜在轨2.5年,持续开展空间实验,问天舱在轨超过1年,运作时的状态稳定,梦天舱在轨接近1年,状态正常,科学成果持续产出中,为空间站建造期任务圆满收官奠定了基础。

  成功背后离不开团队夜以继日的付出。邹田骥记得,部门主任王珂副总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搞科研都是这样,要想跟国际竞争、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必须赛跑。”为了抢节点保交付,团队连续三年春节无休,确保工程不停摆。

  团队近几年先后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国科学院四强标兵党支部”等荣誉,20余人次获得十佳员工和优秀党员称号。

  “这是党和人民对我们青年科技工作人员的期望,我们将继续苦练本领、创先争优,不负青春、不负党和人民。”面对历史赋予的科学技术创新重任,邹田骥表示,集成技术中心将继续秉承载人航天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心无旁骛、力戒浮躁,坐得了冷板凳,肯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践行新一代航天人积极进取、淡泊名利的时代精神,让无悔的青春在汗水中闪闪发光,在实现空间科技强国梦的征途上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报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照法律来追究法律责任。

  “10年间,我们从零开始,把建造空间站科学实验柜这条路走通了。”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副主任设计师邹田骥所在的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集成技术中心、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载荷工程技术专业研究团队,在参与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柜建造工作中,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攻克技术难关。

  团队现有职工54人,其中“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科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1人,35岁以下青年占比63%。团队先后参与了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载人空间站等历次载人航天工程研制任务。

  邹田骥介绍,团队主要承研的产品是中国空间站上国际覆盖学科领域最广的重大空间科学研究设施——科学实验柜。每一个实验柜都是一个小型的太空实验室,每个都相当于把地面上的一个至少十多平方米的实验室缩小到了两立方米的空间中,搬到了太空中去。

  科学实验柜采用“架构开放、组态灵活”的设计思想,开展多学科一体化协同设计,突破了30余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实验关键技术,载荷承载比超过国际同类设施2倍以上,可支持空间站整个运营期上千项科学研究项目的滚动实施,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由于西方技术封锁,中国一直不可以使用国际空间站的太空实验室,中国人能否独立研制出自己的“太空实验室”?这是10年前中国空间站应用载荷工程技术团队遭遇的质疑。

  让邹田骥自豪的是,这一技术成果的实现,只用了10年。“10年间,这条从0到1的创新之路,中国人不仅走通了,还走到了国际前沿。”

  每一次载人飞行任务科学载荷都几乎全新,都是“从0到1”的创新之路。邹田骥说,无经验可借鉴,一个看似很小的问题,往往要经过上百次尝试和实验,才能有一个定型的设计。

  而他所在团队研制的核心舱实验柜在轨2.5年,持续开展空间实验,问天舱在轨超过1年,运作时的状态稳定,梦天舱在轨接近1年,状态正常,科学成果持续产出中,为空间站建造期任务圆满收官奠定了基础。

  成功背后离不开团队夜以继日的付出。邹田骥记得,部门主任王珂副总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搞科研都是这样,要想跟国际竞争、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必须赛跑。”为了抢节点保交付,团队连续三年春节无休,确保工程不停摆。

  团队近几年先后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国科学院四强标兵党支部”等荣誉,20余人次获得十佳员工和优秀党员称号。

  “这是党和人民对我们青年科技工作人员的期望,我们将继续苦练本领、创先争优,不负青春、不负党和人民。”面对历史赋予的科学技术创新重任,邹田骥表示,集成技术中心将继续秉承载人航天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心无旁骛、力戒浮躁,坐得了冷板凳,肯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践行新一代航天人积极进取、淡泊名利的时代精神,让无悔的青春在汗水中闪闪发光,在实现空间科技强国梦的征途上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网站首页    火狐体育全站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