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近日又添一家“实验室”:湘湖实验室,至此,浙江的实验室总量达到10家。
这些侧重不相同的领域研究的实验室将会对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多深程度的推动作用?浙江何以如此重视实验室的建设?
2020年,正在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浙江,诞生了一个新名词:“浙江省实验室”。
首家实验室之江实验室,早在2017年9月就已经成立。它坐落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地带,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探索新型制浙江路径的重大科学技术创新平台。
实验室以“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目标,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导举办,实行“一体两核多点”的运行架构,主攻智能感知、人工智能、智能网络、智能计算和智能系统五大科研方向,重点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核心系统研发,建设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研平台,抢占支撑未来智慧社会发展的智能计算战略高点。
之后,它与良渚、西湖、湖畔共同构成备受瞩目的首批4家浙江省实验室,被冠以极富浙江人文地理特色的名字,寄托了这样的寓意:创新动能正如江湖之水,在浙江大地奔涌不息。
浙江着力推动“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全力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其中,加快建设实验室和重大科研平台体系是一项重要举措,这是首批浙江省实验室应运而生的历史背景。
至今天,10个实验室各有侧重、各司其职,又攥指成拳,为浙江打造三大科创高地提供坚实保障。
整体来看,浙江10家省实验室不仅覆盖“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更直指未来科技,积极布局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省实验室体系建设规模初具。
从研究领域来看,10家浙江省实验室布局十分明晰。之江实验室和湖畔实验室聚焦“互联网+”科创高地建设;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和瓯江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建设;甬江实验室聚焦新材料科创高地建设。天目山、白马湖、东海3家省实验室则都指向未来科技;
而此次获批建设的湘湖实验室则聚焦农业领域研究,以加快打造农业科创高地为目标。从三大科创高地到一系列战略性、基础性研究领域,省实验室的布局正加快实现多个重大科研领域的全覆盖。
从空间位置来看,10家省实验室中有6家均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这条创新大动脉上,其余4家则星星点点分布在杭州萧山区、宁波、温州、舟山等地。可以看到,省实验室的布局,有着清晰连贯的整体逻辑:
近两年来,三批省实验室的布点一路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扩展至宁波甬江、温州大罗山科创走廊,串珠成链,形成“一廊引领、多廊融通”的创新空间格局,为浙江高起点打造创新策源地提供充沛动能。
浙江省实验室目标明确:打造建设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基地“预备队”,整合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集聚和培养一批国际一流人才团队,加快取得一批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成果,支撑引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
这样的评价不为过:浙江省实验室的布局鲜明地展现出浙江以超常规力度建设世界级科创高地的决心和魄力。
建设世界级科创高地自然不是喊喊口号就能成的事。它需要精心的构思、对短板的清晰认识、寻求最佳突破口、梳理现有的资源、吸引强大的“外援”,打造一片吸引全球人才的热土。
浙江省实验室在引才聚才上提出多种灵活机制,有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相结合、专职与兼聘相结合、长短周期结合的多元化用人机制,也有与国际接轨的长聘准聘教研人员聘任体系,还有首席科学家制度等。
无疑,这既是新型研发机构的新意所在,更是省实验室“求贤若渴”的浙江探索。
可以说,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制的浙江路径探索:充分动员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力量,将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有机结合,实现政产学研之间的协同共振。
浙江的10家省实验室,未来值得期待。它会为浙江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的“浙江力量”。